内线支柱郇斯楠刚伤愈复出,身高2.08米的他护筐能力出色,但进攻端只能靠吃饼和二次进攻得分。 热身赛里,他场均不到5分,面对欧洲球队的高大内线时,连篮板都抢不过对方。 有球迷建议:“让他改打蓝领,专心防守。 ”但教练组显然有更高期待——2013年周琦那样的策应能力,才是中国男篮内线稀缺的。 问题在于,郇斯楠的策应传球经常“瞎传”,上个月对阵塞尔维亚,他一次低级失误直接葬送比赛。
别被“热身赛六连胜”的标题骗了。 中国队在衢州站最后一场赢美国队,其实是对手战略性放弃——美国队派了二队,主力AJ·迪班萨压根没上场。 更真实的情况是:中国队对欧洲球队全败,包括输给芬兰、塞尔维亚。 主教练曲绍斌也承认:“和世界强队相比,我们的对抗强度差了不止一档。 ”夏季图文激励计划
中国队的战术体系很“拧巴”。 进攻端全靠张博源单打,他场均要出手15次,但效率不高;外线投射全靠刘李硬凿,这个亚青赛MVP的三分命中率只有31%。 防守时只能靠刘李的对抗硬扛,但对手稍微换个战术,中国队就漏人。 有球员私下抱怨:“教练总让我们打‘高快灵’,但我们的快是慢,灵是莽。 ”全队没有稳定的外线火力点——热身赛三分命中率34%,比对手低了12个百分点。
朱正的困境折射出中国男篮归化策略的尴尬。
有球迷翻出他高中时期的视频:“那时候他突破像艾弗森,现在怎么像刚学打球的? ”队友对他的信任度下降——关键球宁可传给张博源,也不愿给朱正。 他自己也知道问题所在:“我需要找回投篮手感,否则就是球队的漏洞。 ”
看看B组的对手:德国队去年世界杯夺冠,队里有4人在NBA发展联盟打球,首发中锋2.11米,能扣篮能盖帽;加拿大有AJ·迪班萨,这个2.03米的锋线去年场均18分;斯洛文尼亚虽然没NBA球员,但全队平均身高2.02米,战术素养吊打中国。 主教练曲绍斌私下说:“打德国要拼速度,打加拿大要拼内线,打斯洛文尼亚要拼防守——但哪场都难。 ”更现实的问题是,中国队平均身高只有1.95米,对抗起来根本占不到便宜。
这支队伍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手,而是自己。 主力后卫段睿骐刚复出,突破时还在咬牙硬撑;内线核心刘李膝盖有旧伤,每次起跳都龇牙咧嘴。 低级失误——热身赛对芬兰,张博源运球出界葬送好局;对塞尔维亚,朱正传球直接砸到对手脸上。 有教练怒吼:“你们是18岁还是8岁? 这么简单的球都处理不好! ”但年轻球员的心理素质,确实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出来的。
主教练曲绍斌最近发了狠:每天加练1小时对抗,三分投丢5个加跑折返跑,失误超过5次晚上加练运球。 但效果不明显——球员们累得直不起腰,场上的失误反而更多了。 有球员吐槽:“练得这么狠,比赛还是不会打。 ”更无奈的是,球队没有海外拉练的机会,只能在宁波和北京封闭训练。 篮协官员私下承认:“和欧洲强队相比,我们的训练条件差太多。 ”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